慕俄格沉思
文|杨镇江
据史学界一位彝族文史专家说:“慕俄格”就是“大方城”的意思;分开来讲,“慕俄”就是“大方”,“格”就是“城”;此乃彝语发音。多年前在省城读书,同学中有人就对我说:“你一个大方人,为何这样腼腆呢?为何就不大方点洒脱点呢?”那时,我真怀疑过“大方”这一名称该有“大大方方”之意。
作为一个大方人,我倒是多次于丽日之下大大方方地走进大大气气的慕俄格的。于是,我总觉得蓝天之下的云龙山显得格外的苍翠和具有动感,山下大片青灰色建筑群的慕俄格古城显得格外巍峨壮丽而辽阔悠远,贵州宣慰府“九层衙”宫殿建筑群前的螺丝塘湖水显得格外宁静而清澈,螺丝塘(一说“罗氏塘”)岸边常常打扮一新的垂杨柳如新娘般显得格外柔媚动人。在这样的时候,我的内心常常变得格外沉静而美好,浮躁的世俗激荡起来的某些沉渣常常被按捺下去,甚而消弭于无形无声。这样看来,我是大方的,我的城也是大方的。“大方”的城多了一份宁静中的大气和贵气。
然而,作为一座古城,它独特的美并不限于晴天里的壮美。我觉得,雨雾天气里的慕俄格更像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一座王城,当初选址于海拔近两千米的云龙山麓,首先考虑的恐怕当属居高临下的防守之需,其次应该是它应有的王者风范:晴天里的巍峨壮丽固不可少,雨雾天气里的若隐若现、偶露峥嵘、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城府感必不多余。其实,王城上方的云龙山在雨雾天气里亦常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给人以“云中飞龙”之感。这恐怕就是“云龙山”命名的来由吧?“云龙云龙,云中之龙”,自有王者之气。当初范增不就是派人偷窥了刘邦的外表后而判断出刘氏具有“龙虎之气”吗?我们为何不能以此为参照去想象联想呢?
雨雾天气里走进慕俄格的核心“贵州宣慰府”,你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某日,于这样的天气里义务为几位来自省城的文人雅士当义务向导。我们沿着中轴线拾级而上,刚走进主体建筑“一场八院九层”的“一层衙”时就下起雨来了。开始我们认为,若是像别的参观者那样专为“避雨”而走进一处宫殿建筑是大可不必的,雨大时我们就细细地参观每一层衙,雨变小了后我们就从快速从一层衙移步到另一层衙。这样做,既满足了强烈的参观欲,又达到了避雨的目的,以求在薄暮的有限时间里参观结束整个宫殿建筑群。
但接下来我们就很快发现,越往里走,就越倾想听这充盈于耳畔的雨声。首先感知到这一点的是贵州著名散文家、省散文学会会长秦连渝。这位曾行过“万里路”的学者型作家驻足于其中一座大殿的中央厅堂静静地听了一会儿那些撒落于殿顶的雨声后连声说:“慕俄格的雨,真不简单啊!”
“老先生何故出此言?”我忍不住问。
“慕俄格的雨声清脆而不浑浊,厚重而不凝滞。在省城和其他许多名胜之地,我多年已未听到这样的雨声了!”
听罢秦先生的话,我再次聆听空际中的雨声,还真有这样的感觉。
“清脆而不浑浊,厚重而不凝滞”,这便是王者之气啊!……
是的,慕俄格如今已不再是一座王城,而是一个新兴的4A级风景名胜区。除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拍摄基地“贵州宣慰府”这个核心外,它还包括奢香古镇、奢香博物馆、奢香墓等多处风景名胜。如果将这些属于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与其周边的大海坝森林公园、巍峨壮丽的云龙山等自然景观看成一个整体,古老的慕俄格不是又重新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旅游产业上的新“王者之气”吗?
慕俄格,必将成为大旅游一个长盛不衰的聚焦点!
杨镇江: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省散文学会,毕节市作家协会等会员。有近五百篇(首)各类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发表于《新华网副刊频道》《贵州日报》《文学贵州》《多彩贵州网文化频道》《西藏日报》《西部开发报》《贵阳文史》杂志、《中华手工》杂志、《吉林农业》杂志、《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贵州民族报》《贵州教育报》《贵州老年报》《毕节日报》《乌蒙新报》《拉萨晚报》《川江都市报》《毕节教育》《大方报》《毕节晚报》《大方文艺》《花都文艺》《大方人民广播电台家乡文学节目》等各类媒体,共计近50万字。另创作教育随笔10余万字。现居毕节。
地址:贵州贵阳白云艳山红路 联系电话:13078596959 邮箱:411054476@qq.com 黔ICP备19011409号
贵阳云天黔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者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者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责任。